或者,就是一個人的離開,離開了某一個群體、某一個系譜,像跳躍點狀的從各種地方產出生活的空間與存在價值,這樣的事情恰好與上述的二者皆不同,它極為私密、個體與充滿差異,甚至不能用單一的原因詮釋出渺小個人是否會影響巨大的社會,這正是《游牧人生》所述說的一個故事。
經濟方面,布林肯表示在與中國的對談中,有表明美國將與國會、同盟國家、合作夥伴等密切討論相關問題,達到能有效保障並將利益導送至美國勞工與企業之目標。中方則要求美國停止干涉北京政府所認為的「內政」,也指稱美國「輕視」中國共產黨,也積極對抗美國海軍繞行——北京政府認為是其領海的——南中國海的行為。
針對布林肯會前「中國在對新疆穆斯林進行種族屠殺」的發言,桑格也同意拜登政府至今對中國態度的強硬超乎許多人想像——但這並不令人意外。《德國之聲》認為,目前沒有跡象拜登政府將改變川普時代的強硬作為——在美中會晤的前一天,布林肯就宣佈將針對北京向香港民主運動的打壓進行制裁。經過首日鏡頭前面的劍拔弩張,拜登政府上任後第一場美中會談在第二日畫下句點,這場會議雖然是中共與拜登政府首次實際會面,但兩方都算是知己知彼,成員也皆長期涉入相關議題,相較於招呼照面,更是測試彼此底線的一場活動。事實上,雖然共和黨在選舉期間即宣揚拜登當選後將大肆親中,上任後布林肯與蘇利文卻做出非常不同的路線方向:專注在與中國科技競爭、防範網路攻擊,以及因應新型態的軍備競賽。因此對拜登陣營來說,目前沒有美國製造的有效5G解決方案,「我們就該做出自己的」,就該利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的優勢來達成,其中也可能加入政府支持的產業創新政策。
中國極可能用減碳的保證交換其他東西,拜登政府目前也在抗拒,表示「避免氣候危機對兩國都有利益」,出任總統氣候變遷特使的前國務卿凱瑞(John Kerry)也曾表示「不會交換美國的利益」,但檯面下的張力仍然存在。人權民主方面,美國指控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,而且以國安法踐踏香港的民主權利。從日本的案例來看,如果能在社群媒體上發起標註運動或是有網紅宣導,讓大眾關心這個議題,或許能讓終結月經貧窮的需求讓政府看見,進而成功推動一些補助政策。
但隨著疫情升溫,媒體、電視節目開始重視此議題,轉推人數從2021年2月開始破百,並開始有了標註「みんなの生理」推特帳號發表意見支持解決月經貧窮的運動,許多日本網民響應,包括分享一些介紹月經貧窮的四格漫畫、抱怨衛生用品對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太昂貴、希望學校準備衛生棉在各處等等。#生理の貧困#豊島区#公明党#長橋けいいち#高橋佳代子#生理用品無償配布#国際女性デー#サニタリードライブ pic.twitter.com/VTKOtsVbqf — 高橋佳代子 (@kayo1967) March 12, 2021 台灣也有月經貧窮嗎? 月經貧窮的現象持續非常久了,當然台灣也不倖免,有些婦女因經濟狀況差一天只能用一至兩片衛生棉導致感染,即使有些立委例如王婉諭、江永昌等人提出希望政府減免衛生用品的營業稅,目前尚無明顯的績效出現。谷口歩実說:「有需要幫助的人,也有想要幫助人的人,我們的工作(利用推特帳號)就是將他們聯繫在一起。疫情下日本也有月經貧窮的現象 而自從疫情爆發,原本和月經貧窮較無關的日本,也開始出現買不起衛生用品的現象。
疫情下,連日本月經貧窮的狀況也日益嚴峻,日本許多媒體都開始報導月經貧窮,並出現連署,目前已破四萬。其實早在疫情剛發生時的2020年2月5日,谷口歩実就創立了「みんなの生理」推特帳號,開始在網路上宣導月經貧窮應被重視,並發起生理用品減輕稅率的連署,一開始的回應並不多。
近期有許多媒體例如NHK、Yahoo Japan等,發佈了一些日本發生月經貧窮的案例,例如有許多靠打工的族群、貧窮的學生因疫情收入減少,買不了生理用品等等,也宣導了月經貧窮的定義、國外的解決方案,期望日本民眾開始重視此議題。在許多國家,女孩們沒有足夠的知識,在經期時不知所措被趕離學校,影響了受教權,甚至有些人因此輟學,且這個現象不只出現在開發中國家,英國、紐西蘭等已開發國家也有這樣的問題。Family全家在日本也因應此景況,開始衛生用品價錢下降2%的活動。」期待月經貧窮的現象能夠被更多人看見、重視,並成功改善。
文:黃宣碩(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學生) 月經貧窮指女性經濟狀況不足夠應付生理期必要的開銷,例如買不起衛生棉,在經濟較弱勢的地區和家庭,生理期影響受教權,甚至有些女性因宗教因素會在經期時被關進黑屋。在印度,因印度教認為經血「不潔」,在生理期時不能靠近廚房、不能在外洗澡,同樣為印度教的尼泊爾,則不准女性在經期時觸碰他人、使用公共水源,甚至有一個隔離習俗,將生理期中的女性關進蓋在偏遠的山中,沒有傢俱、床的黑屋或稱月經小屋中,許多女性因此生病、凍傷、被蛇和野獸攻擊,甚至被強暴。而在疫情下,即使許多國家有政策應對,例如:蘇格蘭通過生理用品免費法案、紐西蘭校園提供免費生理用品,有些國家則是有志願團體幫助,例如NGO到南非教導當地女性縫製布衛生棉,都還是因新冠肺炎遭到了很大的打擊,也還有很多的改善空間新版《工輔法》實施將滿一周年,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,截至今年3月1日,全台共有163家經官方勘查認定屬於新增的未登記工廠,其中以新北、桃園、台中及彰化等地數量最多。
環團籲政院跨部會建立SOP,執行「即報即拆」 地球公民基金會質疑,政府並未兌現拆除未登記工廠的諾言。環團認為,問題出在經濟部、農委會等各部會互踢皮球,呼籲行政院領頭協調跨部會合作,實踐「即報即拆」承諾。
蔡佳昇指出,自去年3月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台灣零時政府(g0v.tw)共同開發線上「農地工廠回報系統」,一年來民眾檢舉近500家的農地新增工廠,也協助民眾檢舉了240家,結果僅有七家工廠依違反《建築法》等規定拆除。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蔡佳昇表示,農委會2017年農地資源盤查有1萬3859公頃的平地農業用地遭到疑似工廠占用,然而,2019年最新的盤查竟成長到1萬8417公頃,短短兩年新增4558公頃。
環團今(16)日召開記者會,指出該法上路一年來,依《工輔法》拆除的農地違規工廠僅有4家,效率低落。而當中依法拆除的工廠數量僅有四家,此外共14家工廠被停止供水供電、73家被勒令停工,剩餘的則是53家已停工、19家仍在陳述意見中。施月英舉例,彰化有一家遭檢舉的農地塑膠工廠在勒令停工後搬遷他處,但原建築不但沒被拆除,也沒有斷水斷電,難保業者不會偷偷復工。蔡佳昇也說,地球公民基金會平均每個月要協助民眾檢舉25家違規工廠,但各地方政府常常回覆表示,工廠沒有加工製造事實、未達工廠認定標準就無法可罰。另一間工廠面積約7500平方公尺,裡面放置數部生產機台,約有20位工作人員正在組裝、包裝,但政府卻認定沒有製造加工事實,不屬於工廠。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郭鴻儀表示,2017年農委會主導跨部會的行動平台,透過內政部圖資變異點進行盤查,列出各地新增建違章工廠清單,同年公布的17家拆除名單,直到2019年才全數拆除,而原訂2018年要公布第二波拆除名單,經過4年仍未公布。
對於已申請用電戶,如有違規轉供情形,經濟部將通知限期改善,並請台電公司裝設AMI智慧電表,藉由遠端監控是否有自行復工等違規狀況。她強調,只要農地非農用的建物就是違法,籲請行政院統合各部會,將違法建物盡速拆除,不該默許鐵皮工廠繼續留在農地。
蔡佳昇批評違章工廠拆除效率低落 | 李蘇竣攝 此外,中央、地方應建立一致的法規,讓違規者自行負擔拆除費用,避免地方政府因資金短缺而延宕拆除作業。」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,目前無法單靠經濟部或地方政府解決違規工廠問題,處理農地違規工廠問題不應只靠單一部會,更不應把拆除責任都推給地方政府,行政院應拿出對策,組成跨部會的「新增農地違章拆除」專案小組,透過橫向溝通整合資源,有效率執行「即報即拆」,立即為農地流失止血。
郭鴻儀呼籲,政府善用「工廠管理輔導會報」等跨部會機制,確保跨部會之間資訊的對齊,協助地方政府解決人力、經費及資源有限問題,建立中央、地方聯合拆除農地違章SOP。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指出,農地至今仍不斷「冒出」鐵皮屋工廠,就算農地工廠被檢舉了,只要政府認定其沒有製造加工事實,就不屬於工廠,不會被勒令停工、斷水斷電。
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新版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(工輔法)上路即將滿一周年,政府當初宣告「新增未登記工廠即報即拆」,但施行成效似乎沒有獲得民間的肯定。在2016年5月20日之後新建的未登記工廠則「即報即拆」,由地方政府拆除,若地方不作為,中央將介入停止供水、供電蔡佳昇批評違章工廠拆除效率低落 | 李蘇竣攝 此外,中央、地方應建立一致的法規,讓違規者自行負擔拆除費用,避免地方政府因資金短缺而延宕拆除作業。」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,目前無法單靠經濟部或地方政府解決違規工廠問題,處理農地違規工廠問題不應只靠單一部會,更不應把拆除責任都推給地方政府,行政院應拿出對策,組成跨部會的「新增農地違章拆除」專案小組,透過橫向溝通整合資源,有效率執行「即報即拆」,立即為農地流失止血。
環團籲政院跨部會建立SOP,執行「即報即拆」 地球公民基金會質疑,政府並未兌現拆除未登記工廠的諾言。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新版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(工輔法)上路即將滿一周年,政府當初宣告「新增未登記工廠即報即拆」,但施行成效似乎沒有獲得民間的肯定。
郭鴻儀呼籲,政府善用「工廠管理輔導會報」等跨部會機制,確保跨部會之間資訊的對齊,協助地方政府解決人力、經費及資源有限問題,建立中央、地方聯合拆除農地違章SOP。蔡佳昇指出,自去年3月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台灣零時政府(g0v.tw)共同開發線上「農地工廠回報系統」,一年來民眾檢舉近500家的農地新增工廠,也協助民眾檢舉了240家,結果僅有七家工廠依違反《建築法》等規定拆除。
新版《工輔法》實施將滿一周年,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,截至今年3月1日,全台共有163家經官方勘查認定屬於新增的未登記工廠,其中以新北、桃園、台中及彰化等地數量最多。另一間工廠面積約7500平方公尺,裡面放置數部生產機台,約有20位工作人員正在組裝、包裝,但政府卻認定沒有製造加工事實,不屬於工廠。
蔡佳昇也說,地球公民基金會平均每個月要協助民眾檢舉25家違規工廠,但各地方政府常常回覆表示,工廠沒有加工製造事實、未達工廠認定標準就無法可罰。環團認為,問題出在經濟部、農委會等各部會互踢皮球,呼籲行政院領頭協調跨部會合作,實踐「即報即拆」承諾。在2016年5月20日之後新建的未登記工廠則「即報即拆」,由地方政府拆除,若地方不作為,中央將介入停止供水、供電。施月英舉例,彰化有一家遭檢舉的農地塑膠工廠在勒令停工後搬遷他處,但原建築不但沒被拆除,也沒有斷水斷電,難保業者不會偷偷復工。
她強調,只要農地非農用的建物就是違法,籲請行政院統合各部會,將違法建物盡速拆除,不該默許鐵皮工廠繼續留在農地。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郭鴻儀表示,2017年農委會主導跨部會的行動平台,透過內政部圖資變異點進行盤查,列出各地新增建違章工廠清單,同年公布的17家拆除名單,直到2019年才全數拆除,而原訂2018年要公布第二波拆除名單,經過4年仍未公布。
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指出,農地至今仍不斷「冒出」鐵皮屋工廠,就算農地工廠被檢舉了,只要政府認定其沒有製造加工事實,就不屬於工廠,不會被勒令停工、斷水斷電。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蔡佳昇表示,農委會2017年農地資源盤查有1萬3859公頃的平地農業用地遭到疑似工廠占用,然而,2019年最新的盤查竟成長到1萬8417公頃,短短兩年新增4558公頃。
環團今(16)日召開記者會,指出該法上路一年來,依《工輔法》拆除的農地違規工廠僅有4家,效率低落。對於已申請用電戶,如有違規轉供情形,經濟部將通知限期改善,並請台電公司裝設AMI智慧電表,藉由遠端監控是否有自行復工等違規狀況。